猎头的秘密

        职业经理人去意常为猎头公司捕捉,猎头几百元“搞掂”几十页个人信息
        王先生迄今对他跳槽浙江一家燃气用品公司的细节不甚了解。虽然他已是这家公司负责营销业务的总经理。
        他是接到来自猎头公司的一个陌生电话后思虑再三才与现在的东家见面的。对方提出的薪酬和职位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的确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王先生原来就职于广东的一家知名企业,不过,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目前已被收购,成为另一家电巨头的子品牌。
        “对方对我们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似乎还知道我已有了走的想法。”王先生谈到当初引荐他的猎头公司,语气中还有几分佩服。
        去意如何为猎头所知
        丈二摸不着头脑
        无独有偶,曾在深圳某拍卖行任高管的李仁也遇到发生在王先生身上的事。几年前,李仁任职的拍卖行重组改制,正在那时,李仁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对方是通过李仁的一位好友找上门来的。经过一番思考,李仁接受了现在的这个职位,在香港上市的某地产公司内地高管。
        “虽然职位名义上比过去的有所下降,但实际上管理的权限和层面比过去高了。”言谈中,李仁对目前的状况还是很满意的。他说,现在至少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家庭生活。不过,李仁并不是空手去地产公司的。在拍卖行期间,李仁主要负责地产拍卖,手中有大量行业资源。李仁加盟后的表现也令这家地产公司的高层很满意。
        与前述两位幸运者相比,黄翔的遭遇有点令人唏嘘。他在猎头的引荐下加盟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但是,也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纠纷。他的原东家还在法院控告他,认为他窃取了公司机密。也正因为这个案子,黄翔现在赋闲在家,没有出去工作。
        黄翔原来是一家生产纤薄陶瓷的企业的技术部门经理。虽然黄翔否认他窃取了原东家的技术机密,但是,原东家还是对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同类产品十分不满,认为“内奸”也许就是他。
        职业经理隐私被泄
        不得不走
        不过,黄翔的遭遇也许只是个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职业经理人最不满的还是自己的信息被泄露的细节。朱小姐是一家券商开发衍生产品的高管,由于管理层更迭,她萌生了去意。不过,这个想法,据她说,只和少数几个好友聊过。但是,之后不久,她就接到了好几个来自猎头公司的电话,询问她是否正在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这事也传到了公司的管理层,令她不得不将想法变为现实,只能离开。
        “这些公司怎么得到我的信息,居然还有我的家庭电话。真是想不到。”朱小姐说。
        更令人想不到的事情还有,有些猎头公司居然知道这些职业经理人的个人习惯,以及家人的联系方式。“如果这些信息落到坏人手里,怎么办?”朱小姐说。
        猎头公司讳莫如深
        职业经理人们的信息究竟是怎么来的,即使是在猎头行业,也讳莫如深。
        几经努力,记者联系到两个猎头公司的人员,在答应不透露他们姓名的前提下,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一位是曾在媒体工作过的王先生,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家企业证信公司的总经理,助手就是他夫人,此外,他还请了五、六个员工。别看这个公司规模小,它在业内还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是珠三角一带的私营企业,如果想调查其他公司的情况或是想挖什么人,常常会直接奔向位于广州闹市区的这家公司。
        “10多年前,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决定投入这一行的。”黄先生说,企业对这方面的需求非常大。“市面上的猎头公司,通常是以咨询公司、证信公司或策划公司的名义存在,不熟悉我们这一行的,还把我们称为私家侦探。”
        实际上,猎头公司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王先生坦陈,公开渠道包括各种政府部门的公开登记注册材料,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会从另外一些渠道获得想要的信息,例如各种俱乐部的内部客户资料,各种高端汽修厂的客户资料,甚至一些银行私人会所的客户资料。
        “举一个例子,即使是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会议签到表,上面也有很多有用的信息。”王先生说,职业经理人是一个社交活动比较活跃的群体,他们的信息也从同行、客户和生意伙伴等很多方面获取。因此,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猎头们就是花钱买信息。

上一个: 培训小游戏

下一个: 全球最大人力资源公司进军中国